时间:2025-02-25 08:36:4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高洋
在遥远的喀什,有一片广袤无垠的盐碱地,这里曾是荒凉与贫瘠的代名词。然而,在这里孕育着一个关于坚韧与创新的故事。
在新疆的盐碱地上种出南方水果,这事儿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我偏要试一试!”说这话的,正是喀什禾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当家人张树杰,一位曾身着戎装、心怀家国的老兵,如今却化身为农业科技的领航者,用他的智慧与汗水,在这片盐碱地上书写着绿色的奇迹。
张树杰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从1970年参军入伍,到在部队期间荣获部委科研成果三项、发表十余篇军事论文,他的前半生似乎与农业毫无瓜葛。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在意想不到之处。1995年,张树杰毅然选择停薪留职,踏上了前往深圳的创业之路。这一步,不仅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更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
在深圳的商海中摸爬滚打多年后,张树杰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2017年,深圳前指招商引资,我就决定来喀什试试‘南果北种’,当时很多人都笑我异想天开。”张树杰回忆起创业初衷,感慨万千,“可我就想做点不一样的事,给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面对这片盐碱地,张树杰的心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与梦想——他要在这里种出南方的果树,让火龙果等热带水果在北方生根发芽。
破冰之旅:盐碱地上的艰难探索
梦想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往往充满荆棘。2018年,张树杰带着他的团队来到深喀农业产业园,眼前的景象让大家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一望无际的盐碱地,狂风肆虐时,白色的盐碱粉末漫天飞舞,简陋的铁架大棚在风中摇摇欲坠,土壤板结。这样的环境,对于习惯了温暖湿润气候的南方果树来说,简直就是“生命的禁区”。但张树杰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这是一场与自然的艰苦较量,而他必须赢。
首当其冲的难题就是盐碱地的改良。“我们要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就像唤醒沉睡的巨人。”张树杰鼓励着团队成员。他们四处查阅资料,拜访农业专家,却发现针对盐碱地种植南方果树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那就自己摸索!他们开始尝试各种土壤改良方法,从添加有机肥料到使用土壤调理剂,从深耕翻土到铺设隔离层,每一种方法都经过反复试验。无数个日夜,张树杰和团队成员都泡在盐碱地里,仔细观察土壤的变化,记录数据。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盐碱地的风沙吹黑了他们的脸庞,但他们从未放弃。
火龙果对水分的要求极为特殊,既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生长,又不能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在盐碱地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浇水变得异常艰难。“水多了,盐碱会随着水分上升,对果树造成伤害;水少了,果树又会因为缺水而干枯。”张树杰皱着眉头,回忆着当时的困境。为了找到合适的浇水方案,他们在大棚里安装了各种监测设备,时刻关注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变化。一次次调整浇水的时间、频率和水量,每一次调整都像是一场未知结果的赌博。许多果苗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水分问题夭折,火龙果的成活率一度低至40%。看着那些枯萎的果苗,团队成员们的心情无比沉重,有人甚至开始怀疑这项事业是否真的可行。
“我们不能放弃!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张树杰坚定地鼓励着大家。他亲自守在大棚里,观察火龙果的生长情况,一守就是一整天。饿了就吃几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一口凉水。在他的坚持下,团队成员们重新振作起来。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他们终于找到了适合盐碱地种植火龙果的方法。通过精准控制浇水时间和水量,结合滴灌技术,成功解决了水分难题,火龙果的成活率逐渐提高。
随着火龙果种植技术的逐渐成熟,张树杰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们开始尝试在盐碱地上种植更多种类的南方果树,芭乐、无籽香檬、芒果等。每一种果树的引进,都意味着要面临新的挑战,不同的生长习性、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但张树杰带领团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逐一攻克。
“我们现在有十座大棚,单个大棚的产量可达3吨,经济效益可观。”张树杰骄傲地说。这背后,是他与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追求。
科技引领:创新技术助力农业发展
在喀什禾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其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张树杰深知,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在盐碱地上创造出真正的农业奇迹。
因此,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从智能大棚的创新技术到果苗品种的改良与优化,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20项国家专利,其中包括3项发明专利和17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涵盖了智能大棚的创新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等多个方面。智能大棚可以根据外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自动调节大棚内的环境,为果树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精准灌溉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实现对果树的精准浇水,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盐碱地因水分不合理导致的土壤恶化。
在追求个人事业成功的同时,张树杰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他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当地农民的辛勤付出。因此,他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三位一体合作模式,通过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分享种植经验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种植水平、实现脱贫致富。
“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和技术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生存技能,而不是单纯依赖金钱支持。”张树杰如是说。在他的带领下,喀什禾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140余人的就业问题,还通过科技脱贫帮助了1000余人摆脱了贫困的束缚。此外,公司还带动了50余户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在张树杰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曾经荒芜的盐碱地已经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现代化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十座大棚里,火龙果、芭乐、无籽香檬、芒果等南方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单个大棚的火龙果产量可达3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些纯天然水果不仅在当地市场畅销,还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全国各地,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我们的水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张树杰自豪地介绍道。
张树杰的“南果北种”项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他的公司成为了乌鲁木齐农科院、中科院食品研究院、喀什大学等单位的产学研基地,同时也是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的火龙果种植推广产学研基地。他本人也成为了央视网、新华网、天山网、深圳扶贫网等媒体的头条人物,获得了众多荣誉。2019年,他的公司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援疆企业;2021年,在创新创业大赛喀什地区获得三等奖;2023年,在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中进入半决赛,并被评为喀什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4年,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新疆选拔赛暨喀什地区第二届“鲁喀杯”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喀什经济开发区第十一届“创业之星”大赛中获得优秀奖等。
面对这些荣誉,张树杰没有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能把‘南果北种’的模式推广到更多的盐碱地,让更多的农民受益,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盐碱地上的纯天然水果。”张树杰目光坚定地说。
绿色梦想:打造纯天然水果品牌
在喀什禾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张树杰始终坚守着一个绿色梦想——打造纯天然、无污染的水果品牌。他深知,在当今社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只有提供高品质、健康安全的水果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赖。
因此,从种植到采摘、从包装到运输,每一个环节张树杰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他坚持使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他还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张树杰的不懈努力下,喀什禾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纯天然水果品牌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无论是口感鲜美的火龙果、还是香甜可口的芭乐、无籽香檬等南方果树品种,都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这些水果不仅成为了喀什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更为公司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树杰不仅仅满足于在盐碱地上成功种植南方水果这一初步成就。他的心中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将“南果北种”这个项目发展起来,做大做强。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关于水果种植的成功,更是关于科技创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大事业。他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协作,将这一项目打造成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农业典范,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还能够推动喀什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树杰不断投入精力与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持续优化种植模式,扩大生产规模,致力于将“南果北种”的奇迹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张树杰和他的团队正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他们深知,虽然已经在盐碱地上创造了农业奇迹,但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与机遇。
因此,他们将继续秉承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来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他们将继续加强与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他们将继续深化与农民的合作与共赢,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来帮助他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他们还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将喀什禾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纯天然水果品牌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张树杰的带领下,喀什禾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和成就。他们将继续在这片盐碱地上书写着绿色的奇迹与传奇的故事,为新疆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结语: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在喀什的盐碱地上,张树杰和他的团队用坚韧与创新书写了一段传奇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奋斗者——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勇往直前。他们的故事不仅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更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一盏明灯——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步伐。
让我们向每一位奋斗者致敬!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与辉煌!
总监审 姚卜成
监 审 韩世雄
责任编辑 姚澜
标签 一线传真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